分类减量 上门收运 政府引导 高度自治
为科学处置城乡生活垃圾,防止环境污染,实现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11月1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确保通过5年努力,使全国90%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实现与全省同步实现第一批考核验收达标的目标,我市名山区结合本区实际,积极探索,确定了先行试点,分步实施的工作方案。通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名山区解放乡高岗村在总结“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运行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套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新机制。
高岗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374户农户,1224人,保洁员6名,垃圾清运工1名,垃圾收集池11个,每年清运生活垃圾人工费、清运费年需10万元左右。由于分类意识不强,加之部分村民随意倾倒,垃圾收集池经常出现垃圾外溢,造成了二次污染。为强化村民自主参与意识,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运行效率,高岗村五举措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机制。一是强化宣传、全民动员。为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自觉爱护环境卫生,高岗村分组召开了群众大会,广泛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目的、意义,号召村民自觉爱护环境卫生,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感。二是政府引导,高度自治。经过广泛宣传动员,乡政府积极引导,组织高岗村村民自行讨论,最终形成了取消生活垃圾收集池,每户每年上交100元,用于道路保洁和收运人员每周日上门收集生活垃圾的决定,每个组的保洁员该请谁,全村垃圾由谁清运,给多少报酬,都是通过群众大会或群众代表大会反复讨论通过,而且高岗村还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写入了《高岗村村规民约》,并将《高岗村村规民约》发到每一户农户。三是分类减量,上门收运。为杜绝垃圾收集池二次污染,提高垃圾清运效率,高岗村拆除了原有的11个垃圾收集池,并采取分组培训、上门培训,党员、干部教育的方式,对全体村民垃圾分类知识进行了普及,引导村民将菜叶、果皮等可降解垃圾用于饲养或堆肥,对易拉罐、废纸壳可回收资源自行收集整理变卖,对塑料袋等不可回收垃圾和农户自己不能处理的特殊性生活垃圾分户装袋,生活垃圾清运人员每周日上门收运,对于分类不彻底的农户,清运人员坚决不予收运。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高岗村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大大提高,已能自觉做到垃圾正确分类,袋装收集,目前高岗村村容整洁,垃圾清运量大大降低,成功实现生活垃圾处置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