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简报2010(第四十一期)
(2010年41期)
雅安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五日
全力以赴 扮靓国道318生态走廊
自2009年7月17日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电视电话会召开后,天全县明确提出了“三点一线、从点到段、连段成片”的城乡风貌塑造工作思路,拉开了国道318沿线风貌塑造工作序幕。在我市10月11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石棉现场会后,该县举全县之力,坚持以治理房屋、绿化环境、整治道路、规范店招店牌为抓手,在体现山水田园风光上下功夫,重点打造地域特色精品,国道318沿线风貌有了明显提升,良好的生态环境被凸显出来,成为一道靓丽的景观大道。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成立由县委书记负总责,县长任指挥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国道318沿线全线工作。二是成立清理整治组、工程计量组、质量监管组、价格控制和资金筹措组、群众工作组等15个专项工作小组,各小组按照分工,各司其职,深入一线,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实行各县级领导分段分片包干工作责任制,将房屋风貌塑造、绿化、店招店牌治理等工作分段、分片由县级领导包干。四是对乡镇和县级部门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将风貌整治专项治理工作落实到相关乡镇和县级部门,同时,与县委、县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实现人人头上有指标,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强力推进国道318沿线风貌塑造工作。
二、统筹兼顾,强化保障
一是投入专项资金,启动规划先行。优先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完成《城镇风貌塑造规划》、《农村风貌塑造规划》和《国道318沿线房屋风貌设计方案》的编制。二是整合三大平台,打捆使用资金。整合风貌塑造、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三大平台,统筹兼顾,打捆使用项目资金,集中优势,选择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乡和村,率先启动风貌塑造工作。三是启动“三点一线”,强化示范引导。按照“三点一线”的风貌塑造工作思路,率先启动了基础条件较好的两路乡新沟村和紫石乡紫石关村、小仁烟村等3个风貌塑造示范点以及国道318沿线风貌塑造。通过3个示范点的高标准的打造,起到示范片典
三、细化工作,措施到位
(一)科学规划,倒排工期,同步
(二)完善制度,群策群力,挑战工作极限。一是实行乡镇对口支援制度。由对口支援乡镇党委书记带队支援,从工作力量上给予支持。二是实行难点工作攻坚制度。每日施工队达24支1841人、应急民兵分队300余人、行政执法人员100余人、出动装载机、挖掘机等大
(三)群众热情,干部忘我,各界鼎力支持。通过市、县电视、网络、报刊、标语、手机短信等多种传播媒体和组织宣传队进村入户、召开村民大会、户主会和院坝会等,广泛宣传城乡风貌塑造的目的和意义,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城乡风貌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开展对国道318沿线风貌塑造的宣传工作,深度挖掘报道先进人物,形成“争先创优”的干部工作氛围。县内各矿山、企业和建筑施工队在国道318沿线风貌塑造工作中,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主动投入到风貌塑造工作中。
四、精诚团结,成效初显
(一)生态走廊愈显靓丽。房屋风貌塑造8947间,完成原计划总量的115.9%;墙面处理369900平方米,完成原计划总量的103.6%;屋面处理4900平方米,完成原计划总量的101.2%;植树6200株,完成原计划总量的103%;种草5000平方米,完成原计划总量的100%;修补损坏路面16500平方米;维修波形防护栏960米;粉刷路墩、桥墩19840平方米;规范路标路牌730个。国道318沿线以“川西民居”风格为主体的特色风貌塑造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川西旅游环线精品路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城乡环境更加整洁。清理房前屋后杂物1748吨;清理垃圾1206吨;拆除围墙1035米;硬化院坝9750平方米;摆设鲜花25000盆。农村杂物乱堆、污水乱排等“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庭园美化整洁,村容乡貌明显改变。
(三)沿线品位得到提升。整治户外广告783个、落地店招339个、墙体店牌963个,全面完成沿线店招店牌清理工作任务;拆除私搭乱建房屋4891平方米,完成原计划总量的299.9%;沿线城镇摊位乱摆、广告乱贴、乱搭乱建等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关闭318沿线废品收购站7家;搬迁蜂窝煤加工厂3家,对功能区域发展产业进行了规范,进一步明确了沿线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旅游的区域分布和功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