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河道公路沿线环境治理 全市环境面貌整体大幅提升
按照一心常委的指示要求,市城管执法局从1月9日开始,开展了以河道及公路沿线环境治理为重点的城乡环境专项治理工作。各县(区)高度重视、迅速安排,通过认真梳理,排查问题;疏堵结合,高效治理;完善机制,巩固成效等有效措施,全市城乡环境面貌大幅提升。
雨城区着力推进国省干道、高速公路进出口通道、南北旅游线和城乡结合部等公路沿线及“一江三河”的环境治理。一是开展公路沿线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对G108线、G318线、S305线和旅游公路沿线的“脏、乱、差”进行集中治理。共出动工作人员1800余人次,集中清理道路边沟、边坡、水沟、背沟卫生死角40余处,清运垃圾24吨,清理占道堆放建材50余处,查处抛洒滴漏污染道路39起,清理违章设置的户外广告和店招店牌50余个,规范车辆乱停乱放200余台次。二是开展水域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抓住对水电站、拦河水闸、水坝、涉河桥梁等水域治理重点,全面清理水面漂浮物和白色垃圾,集中清理河道垃圾,疏掏淤泥,对河道沿线卫生死角进行整治。集中清理中心城区“一江三河”水面上漂浮物15余吨、处理死角盲点9处、清理垃圾12余吨;对陇西河河道及其沟渠进行了彻底整治;对大兴电站及黄龙库区水面漂浮物进行了清理打捞,出动船只共8次,出动保洁人员30余人次,清理垃圾3余吨;出动12架次消防车,整治入河排污口,清洁水源。三是抓源头治理。加强巡查,严禁随意向河道、库区、公路沿线乱倒弃土、建渣、生活垃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乡镇帮助企业确定弃土、弃渣场地,强化对运渣车辆上路情况监管巡查,杜绝 “抛、洒、漏、滴”等违规问题的车辆上路进城,确保辖区“两线”环境综合治理出实效。
芦山县按照“属地管理,联动治理”原则,全域推进河道及公路沿线环境治理工作。一是坚持属地管理。督促各乡镇及相关责任单位在巩固“4.20”、“7.20”治理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治理了杂物乱堆乱放、建材占道堆放、建渣乱倾倒,清理农户院坝420余户、垃圾30余吨,清理建渣50余处、300余吨,规范建材堆放20余处,拆除影响视角效果的彩钢棚、帐篷、偏房、过渡房等210余处, S210沿线、龙门沿线公路路面实行每天保洁,坚持每天巡查公路边坡、边沟治理情况,做到发现一处,治理一处,确保公路沿线干净、畅通。二是联动治理。由水务局、交通局、建设局、环保局等相关单位及各乡镇组成联合工作组对违规向河道、水域等乱倒弃土、建渣、生活垃圾等现象的施工企业开展全面排查,建立问题台账,坚持将存在的难点、重点问题及时梳理出来,将问题细化、分解,落实到乡镇、单位具体责任人,及时解决问题,形成上下高度重视,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宝兴县坚持“四为主”,积极开展公路、河道沿线集中治理。一是开展了以查找问题为主的督查活动。县治理办到9个乡镇实地检查,重点查找公路沿线垃圾曝箱、边沟堵塞、垃圾乱倾倒、河道(库区)飘浮物等问题,要求乡镇限时按要求整改;二是开展了以乡村道路环境卫生为主的整治活动。乡镇组织引导农民清理门前杂物、治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对环境卫生盲点死角进行拉网式清理,清除了沿线杂物和垃圾12吨,消除了卫生死角37处;三是开展了以主要道路容貌秩序为主的整治行动。对灵关镇、大溪乡主要道路进行了集中整治,清除了违规设置的广告、店招、落地招牌5个,取缔了出摊占道修理、乱摆摊点75余次;四是开展了以河道治理为主的整治行动。针对库区存在飘浮物问题,积极组织各专人对硗碛水库、明礼电站库区进行了打捞,不断打捞河道漂浮物及捡拾河堤两边的白色垃圾。
石棉县充分发挥牵头单位的作用,切实解决河道及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突出问题。一是由水务局牵头,各乡镇、县级各部门积极行动,以大渡河、楠桠河、松林河以及各乡镇区域内各大小河流、河沟为重点,清除河道沿线边坡上白色垃圾以及破损、陈旧的横幅、“牛皮癣”广告,彻底清除排水沟、涵洞内淤泥及各类垃圾,确保排水沟和涵洞畅通,督促瀑电库区和龙头石库区积极做好河面漂浮物打捞工作,督促沙石运输车辆做好封闭运输;二是由交通局牵头,各乡镇、县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加强城区各主次干道、高速公路进出口、服务区及乡镇区域内各大小道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彻底清除道路沿线特别是边沟、边坡、涵洞的盲点死角,加强卫生保洁,彻底清除道路沿线破损、陈旧的横幅、“牛皮癣”广告,督促沿线农户、施工工地及加水点、修理点做好环境治理工作,督促大小车站及车辆做好环境治理工作,严禁车窗抛物。专项治理期间共清运垃圾25吨,清扫公路路面150.2公里,清除卫生死角30处,清理疏通涵洞2处,疏通排水沟370米,打捞河面漂浮物230公斤,深埋动物腐尸32具,清除“牛皮癣”及违章小广告65幅,规范杂物堆放90吨,查处车辆乱停乱放25处,抛洒滴漏2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