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简报2010(第三十八期)
(2010年38期)
旧貌换新颜 雅安城乡风貌塑造亮点多
随着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乡风貌塑造工作会的召开,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入了新的更高阶段,对治理工作特别是城乡风貌塑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雅安市各县(区)抓住灾后重建大好机遇,严格按照“三打破、三提高”和“四注重、四提升”的规划原则,突出发展特色产业,结合当地历史文化传承和地域生态特色,完成了城乡风貌塑造规划,风貌塑造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快速推进,且亮点纷呈。
亮点一 文化长廊彰显茶乡本色
名山县“千米文化体育景观长廊”位于县城滨河路西北名山河东南岸,全长1700余米。该长廊集休闲、文化、生态为一体,以“人、茶、诗、水”为设计主题,凝聚城市建筑群、亲水岸线、名山历史文化和人文风貌、滨河生态绿化四个元素。整个项目展现了植茶、制茶、品茶等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历史及现代成就,融入大众体育文化元素,体现了“城在园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和谐统一。该工程被名山河上4座桥自然分隔成3段。第一段从蒙山大道至彩虹桥,全长700余米,面积8681平方米;第二段从彩虹桥至新建的拱背桥,全长500余米,面积约5348平方米;第三段从新建的拱背桥至新民桥,全长500余米,面积约2775平方米。工程于2010年4月底正式开工,总投资700万元,9月28日举行开园仪式,现已正式竣工投入使用。
雄伟壮观的茶文化石柱----名山
亮点二 民俗彩绘扮靓根雕之城
国道、省道沿线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的形象,整洁、靓丽的住房,不仅是招商引资工作的现实需要,更是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芦山县飞仙关镇是该县的“南大门”,省道210线的风貌塑造成功展示了闻名遐迩的根雕之乡和浓郁醇厚的乡土气息。按照“诗意栖局”的要求,建设现代乡村田园,达到“人、房、环境”和谐相处的效果,芦山县对国道318和省道210沿线居民房,以花园式栅栏庭院为特色,屋面用小青瓦加吊檐覆顶,立面实施清洁粉刷,外墙悬挂民俗文化彩绘,并巧妙植入中国戏曲活化石——芦山花灯文化符号,芦山花灯是四川芦山的地方灯戏,民间艺人表演芦山花灯,大多是口耳相传。2006年11月,芦山花灯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民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在庭院外设置栅栏,营造乡村田园景象,成为风貌改造后独特的风景,广大农户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独具特色花园式栅栏庭院----芦山
亮点三 风貌塑造勾勒民族之乡
地处石棉县的安顺场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一百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四川西部旅游环线上的一个重要旅游基地,这里也是彝族聚居之地,传统的彝族多居住在山川壮丽、资源丰富的山区,村寨依山傍水,四周梯田层层。在彝区,各地、各支系传承的居室建筑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与当地的居住习俗有密切关联,从村寨的聚落到住宅的选址;从房间的分置到物品的堆放;从建筑结构到民居信仰和禁忌都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安顺场集镇的南、北区之间,有全县最大的移民内安安置点,是统一规划保留彝族民俗风情的现代化建筑群,全省“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示范村安顺村,民居错落有致、西南民俗韵味浓郁,新居外部由石墙、棕色木墙混合搭配,配合青瓦,木质门窗、栏杆,建筑古朴、素雅。新居内部使用钢筋水泥,均按照8度设防标准建设。另外,为保持环境整洁,安顺村将安顺场集镇分为五个区域,通过市场化运作,实行保洁承包。村上不定期对各区域进行卫生检查。这里的村民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街道干净整洁,物品堆放有序。
整洁有序的安顺场----石棉
我市风貌塑造成效明显,为巩固成果,提高水平,还需继续深入实施下去,我市将本着突出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为基准,努力提升单体建筑的设计水平,做到既突出个性又整体协调。下一步,我市将加强城市建筑立面特别是街道门脸的装修和管理,提升城市档次。继续抓好重点乡镇的规划建设,建成一批风格突出、功能现代的乡镇,集聚人气商气,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