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发力开展城乡环境集中综合治理 为“两城创建”奠定良好环境基础
雨城区切实担当雅安中心城区城市管理、环境治理的主体责任,以“一城四线三出口”为重点,狠抓中心城区城市管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两城创建”奠定基础。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动
一是精心部署,现场指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具体落实。7月1日,区委书记衡彤实地督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管理工作后,召开了雨城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进会,要求全区要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把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与“两城创建”各项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7月10日,区委副书记、区长苟乙权深入张家山、东城沿江茶廊、大兴大桥、雅安中学项目工地以及熊猫大道、雅东路、北外环、碧峰峡路、国道318线多营段沿线调研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求各责任单位要集中精力,组织人员每天对城区主要地段、重要节点和问题反复出现的地方进行综合整治,并在卫生保洁、容貌秩序、扬尘治理、绿化维护等工作上继续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提档升级,确保圆满完成城乡环境集中综合治理各项工作任务。
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分别于6月29日、7月2日和7月6日召开城乡环境集中综合治理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全区城乡环境治理、中心城区容貌秩序集中整治和农房建设管理等工作,并多次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难点乡镇(办事处)现场指导、现场安排,要求有关乡镇(办事处)和部门狠抓落实,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强化督查,确保实效。为保证集中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严防只做“表面文章”,区治理办、目督办、创城办、宣传部组成2个督查组,对全区各乡镇(办事处)和区级有关部门开展城乡环境集中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实行“一日一督查、一日一通报”制度。同时,督查组跟踪督办整改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集中治理期间共发出督查通报10期,发出督办通知23期。
二、突出重点,多点发力
一是突出治理中心城区“五乱”。以中心城区温州商城、文化路、育才路、苍坪路菜市、创业商城各出口、康藏路市场周边、雅职院周边等为重点,疏堵结合治理“五乱”,共整治占道摊贩7400余处,纠正乱停放非机动车4800余台次,代为清除乱堆放物品480余处,清理牛皮癣广告850余处。
二是持续规范夜间市容秩序。针对中心城区夜间市容秩序规范管理难题,集中开展整治24次,重点对南三路夜间地摊占道经营、濆江桥水果车占道经营、解放路烧烤摊点扰民等夜间乱象进行了联合整治,共规范夜间流动经营水果车650车次,清理流动烧烤摊1200余处,规范固定摊点350余户,暂扣物品200余件,取缔落地式灯箱广告130个。
三是加强沿江茶铺规范管理。及时制定了《关于集中整治沿江茶铺占道经营现象的工作方案》,集中对西门茶廊茶铺、西康路东段沿江茶铺、青衣江路中段啤酒屋商铺、青衣江路西段沿江茶铺的占道经营、私搭乱建、擅自设置伸缩棚或遮阳伞等行为进行全面清理。共开展9次集中整治,清除伞墩470余个、茶桌茶椅520余张、遮阳棚遮阳伞120余个,占道堆放杂物16车次。
四是强化道路扬尘污染治理。将中心城区40余处在建工地办理建筑运输车辆纳入监管范围,安排执法人员坚持每日巡查,加强管理。专项整治期间,受理扬尘投诉100余起,教育违规运输车辆110余辆,纠正施工工地不文明施工、工地抛洒、施工建材乱堆乱放等施工乱象90余起,清理扬尘污染源79处,查处施工现场扬尘污染171处,查处抛洒建筑垃圾车辆266辆。
五是持续治理公路、河道沿线。持续深入开展公路、河道沿线治理,以旅游南北线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为重点,提升环境治理整体水平。及时修补了公路破损路面,清掏公路沿线两边边沟、边坡、水沟淤泥、垃圾42吨,清理卫生死角垃圾16吨。同时,维修、完善道路标识、标牌110余个;清理成雅高速、省国道、雅上线等全区主要道路沿线废旧广告牌300余块。
六是拓展延伸建示范。针对雅乐高速光华山连接线通车、北外环通车、多营绕城路即将通车、大兴新区大道即将建成等新情况,采取“拆、建、粉、清、管”相结合的措施,不断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水平,打造了近20公里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线,提升了灾后重建成果的展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