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动四好村建设——名山区解放乡拓展提升“高岗模式”

来源:
浏览:
打印

解放乡高岗村地处解放乡北面,幅员面积约3.5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岗沟相间浅丘村庄。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374户农户,1224人。有6个党小组,43名党员。村民以茶叶、猕猴桃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主,有茶园面积2180亩,猕猴桃200亩,年出栏生猪6000头。有村级主道1条,组级道路7条,共11100 米;河流2条,长7650米;村级水渠1条,组级主水沟6条,共8900米。

一、“高岗模式”形成沿革

2014年前,高岗村在解放乡政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安排下轰轰烈烈地开展了环境治理工作。配备村级道路保洁员1名,建村级垃圾收集房1间、村级垃圾分类收集池1套(3池)、组级垃圾收集池10个。垃圾的清运由乡上统一承包,村上具体协议,专人按时清运。如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检查或整洁迎佳节活动时,则由村上组织村组干部义务集中突击打扫道路、水渠等公共卫生。在村庄的卫生治理上是:干部干群众看,保洁员在做、群众不爱护,清运工在呕吐、群众在捂鼻子。政府主张建垃圾收集池,群众则将死猫死鸡偷偷扔在垃圾池中,致使蚊蝇满天、臭气熏天。群众不需要的都是垃圾,尽管村上多次开会宣传垃圾分类处理知识,但垃圾爆池现象经常发生,有时一周要清运垃圾2—3次。由于乡上补助资金有限,村组集体经济弱小,群众参与度低,村庄环境治理工作十分被动,村组干部每月有一大半的精力要用在村庄的环境治理上。

2014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放乡党委要求“把具体工作融入到教育实践活动中,以工作实效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高岗村党支部见于环境治理老大难问题,将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为村党支部的“1”号民生工程来抓,从道路、水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维修、硬化、管护到农户的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和房前屋后、室内室外的卫生治理,从茶园的创绿到养殖业的生态循环发展,理清群众与干部的责任。

村党支部按照“净、畅、宁、丽”的环境治理目标,把难题交给每一名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和农户,让大家都参与到治理群众垃圾乱扔、垃圾爆池、垃圾清运不及时等问题中来,共同研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2014年5、6两个月份,共召开了4次村支两委会、2次党员大会、1次村民代表会、每组1次的群众会,专题研究讨论全村的生活垃圾治理问题,最后形成了“全民参与、网格监管,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分级筹资、定时清运,常态管理、村民作主,创先争优、严格考核”的决议,把环境治理写进村规民约,再分组召开群众会,进行宣传落实。

通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村村庄环境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是从源头上大大减少了垃圾量和2/3的垃圾清运工作量;二是彻底杜绝了垃圾爆池和脏、乱、差现象;三是“群众的环境是我家”的主人翁责任感明显增强;四是减缓了村、组干部工作压力,有更多的精力去抓其他工作;五是减少了乡、村财政开支。

二、“高岗模式”具体内容

(一)全民参与、网格监管。反复分组召开群众大会宣传,不断增强对做好环境卫生,提高居住生活质量的重要性的高度认识;环境治理写进村规民约;将门前“五包”制度以责任落实到户;根据农户生产生活的环境条件,将道路、河流、沟渠、田边、林边等落实到农户,进行“五乱”监管,不留死角,严禁“五乱”发生。

(二)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到户、到人。倡导群众变废为宝,树立垃圾创收理念。

(三)分级筹资、定时清运。以户为单位,每年交100元的环境治理费,其中一部分作为清运费的补充;每周日,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零垃圾池收集、清运生活垃圾到乡指定的地点去集中处理。通过乡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养殖大户约定,及时将猪粪及污水抽来浇灌茶园,解决养殖污染问题。

(四)常态管理、村民作主。农户交的环境治理费使用,实行专账专用,主要用于各村民小组道路、水渠、河流等公共保洁开支和对垃圾清运费不足部分的补充,一年一交、一年一结算,支出与收缴的多少,由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确定。

(五)创先争优、严格考核。一是持续组织群众投入乡党委、政府开展的“生态文明户”的创建活动,一年一评,以资鼓励;二是按乡党委政府的要求,自2014年全村党员干部首先要创建成“生态文明户”,并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一项内容;三是随时对照乡党委政府制定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考核意见,在做好全村治理工作自查的情况下,加强对组级环境治理工作和保洁员工作的检查,随时接受乡治理办以及上级对村环境治理工作的督查。

三、高岗模式的延伸

2015年,解放乡在全乡推广高岗村环境治理模式,各村根据实际情况深化高岗模式,并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清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治理机制。2016年在开展“四好村”建设工作中,“高岗模式”得到继续深化,开展“洁美家庭”建设,环境治理从外部环境的整治到群众家庭环境的治理,实现了家家户户美化、亮化。比如解放乡的银木村,在“高岗模式”的基础上,开展“爱美二七”活动,每月27号组织党员、干部进行村民小组之间的交叉检查,形成考核奖励机制。

四、“高岗模式”解析

    “高岗模式”是高岗村在落实乡党委政府环境治理工作目标要求,解决环境治理老大难问题中总结出来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其产生的背景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轰轰烈烈开展下进行的,是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严要求、严督查、严考核工作压力之下进行的,解析高岗模式,可以得出如下总结:

(一)党委重视是关键。高岗村环境治理从“脏、乱、差”到“净、畅、宁、丽”的转变,它不是自发的。高岗村在2014年以前就已经开始进行环境治理,但是没有治理好。2014年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在对党组织进行整顿、对党员进行教育的同时,要求党组织、党员要密切联系群众,党的群众工作方法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放乡党委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求“把具体工作融入到教育实践活动中,以工作实效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对环境治理工作形成专门的考核意见,足以说明乡党委对各项工作的高度重视。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如果没有乡党委的高度重视,高岗村党支部未必就会去主动思考和探索。

(二)村党支部是堡垒。环境治理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群众是散的,能将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行为行动起来,村党支部就是堡垒,在环境整治中村党支部就起到了宣传、组织、发动的作用。高岗村党支部贵在于按照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结合自身工作勇于探索和实践,勇于面对老大难问题不躲、不推、不闪,扎扎实实地主动把工作融入到教育实践活动中,以工作的实绩再一次验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理。

(三)广大群众是主体。环境治理是在改变群众生产生活的家园环境,群众才是被整治环境中的主体对象。环境治理的好坏是群众说了算。因此,发动群众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把环境治理的难题交给群众,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高岗村就做到了让大家都参与到治理群众垃圾乱扔、垃圾爆池、垃圾清运不及时等问题中来,而且党员干部率先带头。农村党员同样是群众,这就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养成好习惯是目标。环境“脏乱差”是人为的,从“脏、乱、差”到“净、畅、宁、丽”的转变也是人为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每一位群众习惯转变的过程。天然的环境本身是美丽的,因为有了人为的生产生活影响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才改变了环境,环境治理的目标也就是再次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去除不良的生活陋习,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修复环境。高岗模式就在于充分发挥了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让群众爱美的天性释放出来,达到改变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高岗模式”与四好村创建

“高岗模式”通过环境治理让群众主动参与就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为我们建设“四好村”提供了参考。“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建成四好村既是我们党的要求,更是群众的希望,也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高岗模式”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具体体现,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充分发挥群众主体、干部主责作用;体现在通过四好村建设使干部再次受教育、群众得到实惠、干群关系再次拉近。建设“四好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途径,四好村的建设也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如何建成四好村,借鉴“高岗模式”走群众路线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对照“四好村”建设各项工作的要求,无论是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还是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在具体的工作中,坚持“一切工作都是党的工作、人的工作、法治的工作”,按照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没有建设不好的四好村。


微信
Copyright 2021 csglxzzfj.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913 ICP备案:蜀ICP备19019529号-2 网站标识码:5118000003
主办:雅安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正和路1号 5A209 电话:0835-222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