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简报2010(第四十六期)

来源:
浏览:
打印

    

 

 

201046期)

 

雅安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〇一〇年十一月一日

 


突出重点  强力根治“一大硬伤”、“四大软肋”

 

芦山经济欠发达,政府能够用于城市建设,尤其是城镇配套设施建设资金十分有限,城镇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一大硬伤”。而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管理力量不足,群众参与度不高是制约芦山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四大软肋”。剖析芦山工作深层次原因,“一大硬伤”、“四大软肋”成为芦山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突围的关键。

一、加大投入,夯实硬件设施

今年,芦山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500万元,已拨付各乡镇和城管执法大队350万元。同时,多方筹资,已累计投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经费近2000万余元。其中,九个乡镇综合治理项目601万元,农贸市场和水果市场改造190万元,城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场938万元,规划经费10万元,风貌塑造400余万,购买环卫设备71万元,其余55万元。下一步将多方调剂资金加大投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硬件条件,形成高效治理城乡环境的合力,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二、理顺体制,力求齐抓共管 

一是整合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规划和建设局调整到县政府办公室,由县政府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并从乡镇、部门抽调工作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到治理办。二是县政府授权,由县治理办、县城管综合执法大队牵头,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执法,有效解决了管理机构重叠、管理职能交叉和执法协调难度大的问题。通过调整职能和政府充分授权等形式,理顺了全县的管理体制和城管执法大队内部管理体制,形成了分工协作、互为补充、相互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完善机制,确保无缝而治

一是完善网络化管理机制。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进一步明确网格责任区、落实网格管理职能、完善网格管理目标和考评办法,推行“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分片联系、县级领导分街道联系、县级部门分区域联系”和“大队管总、中队包片、队员分组”的层级式管理机制。二是制定错时管理机制。针对城市管理节假日和每天早、中、晚工作相对薄弱,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问题较为突出的实际,制定和完善《错时管理实施办法》,成立错时管理值班组,加强空档时段的管理,实现16小时监管(早6点—晚10点)。三是制定督查考核机制。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督查办法》、《绩效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坚持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大督查与内部巡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实行考量化督查考核。四是实行半月通报制。即每半月对10个后进单位进行通报,对后进单位进行效能问责。通报一次,由县纪委书记对被通报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通报两次,由县委专职副书记对被通报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通报三次,按程序对被通报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停职、免职处理。

四、配齐力量,实现柔性执法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造福于民的民生工程,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教育和引导群众摒弃旧有的陋习,规范群众行为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目前,城管执法所处的尴尬境地,要求必须有一支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队伍。芦山县在充实工作人员时,不仅考虑增加人员数量,更注重优化人员结构,一方面从公安系统抽调2名年轻有为的同志到城管执法大队,另一方面公开招聘22名协管员,重点招聘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综合协调能力的退伍复员军人,通过优化人员结构和加强教育培训,力求实现柔性执法、和谐执法。

五、全民参与,营造治理氛围

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工作作为持续性工作来抓,抓宣传引导,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一是借助新闻媒体宣传功能,在《芦山宣传》、《芦山新闻》开设宣传专栏、设立曝光台,宣传治理内容和成效,树立先进典型,全面营造环境治理氛围。二是调动学生与志愿者激情,以“美化环境,你我同行”、“卫生和文明常识普及行动”、“争做志愿者、美化新芦山”等形式为载体,开展多种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三是持续开展“七进”活动,进一步深入学校、乡镇、社区、家庭,积极教育引导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形成干部带头、全民参与的态势。四是实行严管重罚,进一步引导和促进市民自觉摒除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微信
Copyright 2021 csglxzzfj.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913 ICP备案:蜀ICP备19019529号-2 网站标识码:5118000003
主办:雅安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正和路1号 5A209 电话:0835-222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