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简报2010(第一期)
雅安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工 作 简 报
(第一期)
多措并举 力争上游
---雅安“六措施”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今年是雅安撤地建市十周年,是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决胜之年,是瀑电移民工作大会战的决胜之年,更是“以枢纽为纲、于极地奋起”战略新思路的启动之年。为此,市委、市政府于2月2日上午召开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要求围绕“三个加快”和“枢纽为纲建设年”活动,继续重点抓好“五乱”治理,持续推进“七进”活动,扎实开展“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建设,着力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风貌,全面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
一、抓重点
“五乱”治理是我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也是难点,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复杂战役。要以“五乱”治理为重点,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重要时段的检查督导力度,强化治理成效的巩固和持续,防止反弹。要扩大“五乱”治理的工作范围,实现“五乱”治理从繁华街市向背街小巷延伸,从中心城区向乡镇村庄延伸,从治标起步向标本兼治延伸。要集中整治“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人居环境和容貌秩序“脏、乱、差”等现象;集中整治和规范城区“裙房卡口”,实现道路畅通;抓好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并加快治理背街小巷的步伐,集中解决“路不通、灯不明、排水不畅、卫生状况差”等问题。
二、重基础
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必要投入和物质保障。要重点抓好城乡治污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加大城乡环卫设施建设力度,添置城乡环卫硬件设施,因地制宜地做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工作。
一是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在去年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垃圾桶、垃圾箱的更新,加快城镇生活垃圾中转站的新建和改造。加快添置垃圾清运车辆和道路清扫保洁车辆,确保我市全年机械化清扫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二是突出抓好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各县(区)要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尽快实现每个县城都有雨污分离相配套的污水处理场。已开工建设的6座污水处理场、4座垃圾处理场要加快建设,尚未开工的地方要尽快开工建设,今年底全市所有县(区)都要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场和生活垃圾处理场,并投入使用。已建成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要加强管理维护,保证正常运行。
三是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和村庄要因地制宜地采用“沼气厌氧”、“湿地净化”及“村收、镇集、县处理”、“卫生填埋”等方式,对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
四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加大设施建设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企业投资经营、业主承包开发、个人资本投入等多种渠道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三、强示范
奇葆书记在2009年度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把典型引路作为有效手段,在示范带动、创先争优上下功夫。我们要以实施“五十百千示范工程”为抓手,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治理工作。我市1个县城、3个乡镇、45个村庄,进入全省“五十百千示范工程”范围。被确定为示范点的地方要高度重视,组织领导、工作措施、设施配套、队伍建设“四到位”,做到“四化标准”比全省提前一年达标,在全市做到主要环境指标、村庄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建设“三个率先”。暂时没有入选的地区,要积极向示范点学习先进经验,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对环境治理较差的地方,要适时曝光突出问题,严肃问责处理。
四、塑风貌
要坚持把风貌塑造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更新观念,狠抓规划,突出特色,提升风貌塑造水平。一是更新理念,抓好规划制定。继续按照“四注重、四提升”的要求,加大城镇街道立面清理和风貌打造力度,提升城镇形象和品味,打造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宜居城市。坚持“三打破、三提高”,抓好村镇和村落规划建设,体现雅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山水田园风光。要注重规划工作和当地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相结合,宝兴县、汉源县、石棉县等地的少数民族乡镇还要突出民族特色,逐步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风貌整治有特色、全覆盖。二是严格把关,抓好城乡风貌塑造规划的实施。对所有报建项目建筑物的造型、立面效果都要严格审批,风格不协调的,要重新进行设计;不符合规划的,坚决不予批准。三是突出重点、攻坚克难、突破薄弱环节。针对建筑立面清理和城乡风貌塑造薄弱的城市(镇)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边远偏僻乡镇和村庄,有关部门要及时制定风貌改造的实施规划和详细的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突破薄弱环节。
五、抓载体
“七进”活动是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治理工作的有效形式,是推动治理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重要载体。今年,我们仍然要以“七进”活动为主要载体,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具有雅安特色的活动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推进“七进”活动。一是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直属机关、工会、共青团、妇联、教育、旅游、民政、农业等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群团和行业的主导、引导作用,主动作为,持续推进“七进”活动。各县(区)党委、政府要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纳入2010年城乡环境治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大力支持,积极推进。二是注重群众参与。坚持“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喜闻乐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创新方式,深入开展“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小手拉大手”、文明卫生家庭评选、“星级家庭”评选等主题活动,发动干部群众从自身做起,从治理身边的环境做起,激发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治理,自觉维护环境秩序,为有效开展治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三是丰富“七进”活动载体。以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为契机,组织清洁志愿服务队、文明劝导队,设立城市文明服务点,普及文明卫生常识教育,制止乱丢乱扔、乱涂乱画、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逆行等不文明行为,引导城乡居民“知荣辱、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行为方式。
六、建机制
要坚持把常态治理作为治理工作的根本保证,不断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健全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对治理工作的职能化管理。健全监督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动态督导机制。大力推进群众监督、志愿者监督、新闻媒体监督、专业队伍监督,最大限度发挥社会监督对治理工作的促进作用。健全完善督查考核机制,继续将治理工作纳入全市目标考核体系,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目标督查办要进一步加强目标督查,市城乡环境整治办也要充分发挥督查指导作用。积极探索和健全法规政策和制度保障机制,为推进治理工作提供政策制度保障。